imToken 是一款全球领先的区块链数字资产管理工具[ZB],帮助你安全管理BTC, ETH, ATOM, EOS, TRX, CKB, BCH, LTC, DOT, KSM, FIL, XTZ 资产,同时支持去中心化币币兑换功能 ...
钱包作为区块链重要的流量入口,为保证用户日趋多样化的需求,也开始慢慢从资产存储扩展到交易、理财需求,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钱包去使用DeFi。那么未来的加密钱包会往哪些方向发展,又会带来哪些变化,为此链捕手采访了国内区块链的创业老兵——创始人何斌,和他一起聊了聊钱包应该承载哪些功能以及 3.0的一些规划。
作者| Liu
链捕手:前阵子 在纳斯达克上市,也给了整个加密货币行业更大的信心,在您看好来:数字钱包领域和5年前刚刚创业相比,在市场、竞争、资本环境层面有什么差别?
何斌: 萌芽于 2015,创立于 2016,萌芽阶段,我们更多是思考和探索区块链技术的星星之火,会在哪个场景点燃。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数字资产。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设施,token 作为价值载体的表现形式,在智能合约之上构建金融协议和服务,将开启原生加密资产流行化和广义资产加密数字化的新一轮技术和商业的创新。所以我们叫 ,并做了这个数字资产钱包。
其实 在 2012 年起步时,也是从钱包开始imToken官网下载,然后逐步按市场节奏调整到以合规交易所为核心。数字资产的普及流行,近一两年用户和交易需求的增长都促成其在纳斯达克上市。
从钱包角度,与 5 年前相比,
链捕手:回过头来看,钱包很好的承载了DeFi浪潮,那么您觉得钱包下一个大的机会在哪里?未来钱包是否能慢慢替代中心化交易所的位置?
何斌:确实,DeFi 就是我们说的在智能合约之上构建的创新金融,吸引了一批早期参与者的追捧。钱包是用户使用 DeFi 产品的必要工具,应该说所有原生的区块链应用都需要钱包来服务到用户。那从这个角度而言,可以推断一下区块链的 Next big thing,我个人比较期待的是区块链作为全球化结算网络,能够在更普及化的支付场景打开大规模的采纳imtoken wallet,而支付恰恰就是钱包最重要的核心功能之一。
至于是否替代中心化交易所的位置,就好比有了航空并不会完全替代海运一样,只是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的场景,服务不同的对象。
链捕手:如果区块链能作为全球结算网络,可以带来更多支付场景,但不同于移动支付可以在各个场景消费,目前加密世界主要的支付场景还是局限于NFT领域,你怎么理解NFT的发展以及对于行业的作用?
何斌:我们十分看好NFT的落地与发展, 早在 2018 年就支持 NFT 功能,并且与 合作,支持所有 NFT 信息显示和转账功能。从最早的加密猫开始,吸引很多圈外的人使用钱包, 一度造成了以太坊的拥堵。
我相信未来还会有更主流化的场景会融入 NFT 设计,像近期大热出圈的体育收藏卡,艺术收藏品,就是 NFT 非常贴合的使用场景。而游戏影音,这些有更广泛受众的产品必将给行业带来指数级的用户增长,今后不管是交易支付,还是社交娱乐,都将使区块链技术更广泛地融合。
除此之外,NFT 非同质化的代币标准还能将真实世界资产映射到区块链,比如你作为资产发起人可以将现实世界资产 NFT 化,放在 这样的平台进行抵押,获得贷款额度。
链捕手:假设之后有了一定的用户量以及足够的支付场景,钱包怎么从中获利呢,目前大部分收入都来自 Swap,关于钱包的商业模式你有哪些思考?
何斌:在我们看来,钱包作为一个工具型产品,理所应当让用户免费使用。所以,在商业盈利模式上不像交易所,矿池,中心化借贷理财等那么直接。我觉得做钱包需要守正出奇,脚踏实地打磨产品和积累用户,在业务模式上把握时机推出跨越式的创新服务。
swap 的逻辑跟 孵化的 是一样的,或者说被启发的。 是我们在 2017 年底就开始立项做的钱包内闪兑服务,帮助用户可以在自己的钱包内直接完成交易兑换。
截至目前,用户自主管理的资产规模最高达到500亿美元,转账交易总金额超过5000亿美元。作为一项增值服务,交易给钱包带来了非常不错的营收,其他的 DeFi 服务也是类似,只是当下的体量还比较小,钱包天然适合做聚合类的服务,相信钱包未来的营收能力不成问题。
链捕手:现在有这么高的资产规模,那么钱包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更好满足用户对于链上的资产管理的需求呢?因为目前用户在链上的操作涉足储蓄 / 贷款、合约交易、提供流动性等复杂操作。
何斌:这是个好问题,伴随着以太坊的 DeFi 生态的爆发式增长,金融协议之间的互组合性,让原本只存储在用户钱包里的资产,一层一层地流动和分布到不同的智能合约里。这个时候就需要钱包去适应这种变化,我们也看到一些专攻这个场景的 DeFi 类钱包的出现,它们更像是一个数字资产仪表盘,视觉化地向用户呈现每个钱包的资产分布和损益情况,以及相应的操作行为日志。
也在思考优化这个用户需求的满足,核心考量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 资产分布:用户的底层资产在哪儿,数量和价值状况
* 代币关系:更友好地展现代币之间的逻辑关系,让用户一目了然
* 风险预警:用户的资产所在的合约是否有安全风险
链捕手:说到风险预警,目前市场上各类Dapp和DeFi协议参差不齐,你们在保证用户资产安全上做了哪些工作?又有哪些教育用户的行为?
何斌: DApp 浏览器使用场景不同于 App Store 应用商店,与之相似的更像是 浏览器。用户可以通过输入 DApp url,使用任意兼容 EIP 1102 或 标准的 DApp,这种开放的形式对众多 DApp 开发者更加友好,有助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但区块链行业依然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无序的 DApp 市场容易出现质量参差不齐的项目,甚至会出现博彩,庞氏骗局等欺诈应用。
因此 的 DApp 浏览器有多级风控系统,从Dapp上架来说,我们有一套审核流程,一般是首先填写 DApp 上架的申请表单,会要求提交包括 DApp 的基本信息,团队信息,在 环境下运行的测试图片或视频等,如果 DApp 是与用户资产相关还需要提交安全审计报告。这些信息会由专人整理并建立上架审核卡片,移交给 QA 团队进行安全审核。审核通过后才可以上架 DApp 浏览器。
针对用户举报的高风险 DApp,会在用户登陆时,出现相应等级的风险提示;对于已经报道的、明确的高危项目,会直接封禁,使其无法在 上使用。
上述是 产品端在用户安全方面所做的努力。另一方面, 一直专注于用户教育工作,我们几乎每周都会在社区开展 AMA 活动,邀请行业资深的从业者布道区块链技术。我们也会定期开展新手训练营课程,对于刚进入区块链行业的小白进行系统性培训。最后所有用户教育的内容,团队也会沉淀下来,形成「区块链钱包用户指南」,变成手册在社区传播,进一步降低用户接触了解区块链的门槛。
链捕手:除了孵化硬件钱包 imKey 和去中心化交易协议 ,在生态版图上还有哪些布局呢? 3.0的规划是什么?
何斌: 生态版图布局主要围绕几个关键词展开的:
另外,我们还有 / Labs / Fans / … 面向生态的触角,在投资、前沿研究、用户社群、开发者和合作伙伴社区,不断开拓钱包的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Labs 基础研究团队目前已集结完成,有来自台湾国立中央大学的陈昶吾教授历任以太坊亚太区研究员、阿美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在区块链开发、多方计算、跨链等方面,他将作为 首席科学家主导 Labs 的研究工作。
当然作为以太坊上最重要的钱包应用服务商,我们还肩负着区块链技术普及化的重任,当下我们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我们将在 3.0 迎击这些挑战,3.0 将设计全新的私钥管理机制,在安全保障之下让用户对私钥无感知;统一身份账户体系,抹平不同网络的差异;改变金融服务的整合方式,让用户可以极简地参与。让 钱包成为连接千万用户和区块链开放式网络生态的入口。
链捕手:作为第一款以太坊钱包,一开始就选择扎根以太坊,如今以太坊发展有哪些是你意料之内又有哪些是你没想到的,如何看待以太坊现在的发展状况?
何斌:意料之中地会多一些,如前所述,对于以太坊开发者生态到开放式金融的蓬勃发展,我们都是乐见其成的。有一点没想到的是,以太坊的扩容之路如此艰难,Eth2, PoS, 这些在五年前就开始研究的课题,到今天依然面临着挑战。以至于扩容跟不上生态的发展,导致目前矿工费飞涨,交易确认慢,项目和用户外溢的问题。而 Layer 2 解决方案几经更替, 现在成了扮演解决可扩展性的主要肩负者,这也是以太坊发展路径上的一次大调整。
链捕手:您在之前的公开演讲提到下一个10年:“你有机会借助人链交互技术,在虚拟与现实之间无缝地穿梭”,与最近很火的(元宇宙)概念不谋而合,您觉得 在 中会起着什么作用呢?
何斌:近期社区的话题,从 NFT 到 ,非常具有赛博朋克数字世界的风格。碳基世界和硅基世界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们会最终融合。那就意味着,在物理世界有个独一无二的“我”,同时也将在数字世界有个独一无二的“我”, 能帮我们做到在数字空间独立意识个体的唯一性,而不只是二进制数据的堆砌,一定意义上讲,人可以在数字新世界得以永续。很期待构建这样的新世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